金秋10月,正是螃蟹出塘上市的季节,每到这时南京市龙袍镇的螃蟹养殖户们就会忙得不可开交,总觉得螃蟹不够卖。
龙袍镇长江村螃蟹养殖户 王春秋:“现在我是不怕螃蟹卖不出去,就是怕养不出螃蟹来,现在螃蟹是不愁销,供不应求。”
龙袍镇长江村螃蟹养殖户 蔡家才:“南京小贩子,龙袍镇做汤包的,他们都来购,晚上天黑后南京汽车全开来了,一到晚上就过来了。”
龙袍是一个仅有3万亩耕地的滨江小镇,其中螃蟹养殖面积就占1.2万亩,但这里的村民却是近四年来才开始大量养殖螃蟹的,原来池塘里养的是珍珠和鱼,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养螃蟹,养出的螃蟹又为什么如此畅销,这事还得从当地的一门绝活儿手艺说起。
周玉春:“这个包子是经过33道工序才做成的。”
周玉春:“这包子绝就绝在它的配料上面。这是我们需要做蟹黄汤包的皮冻,主要用老母鸡,猪皮制成高汤,然后熬成皮冻,这是鲜猪肉,这是蟹黄油,是螃蟹肉剔出来,然后用猪油熬成的蟹黄油,这是白糖、鸡精、味精、盐、料酒、酱油、生姜、葱,把这些调料放在一起调成糊状兑在皮冻里,就制成了蟹黄包的馅。 ”
在龙袍加工蟹黄汤包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地的一种名特小吃,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包的习惯,2000年周玉春成了镇里第一个开蟹黄汤包店的人。
周玉春:“我们做的蟹黄汤包本来是自己吃,自己吃了以后感觉很好吃,后来就拿到市场上去卖,一卖呢很多顾客认为很好吃,自己吃了以后还要带回家给家里人吃,南京人到这里买了我们的包子,吃了也非常高兴,非常满意,说味道很好,这样我看有利可图。”
本来周玉春只是试着,把自己爱吃的东西拿出去买买看,不料效果却出奇的好,不但本地人爱吃,就连周边几个城市的人也特意赶来吃,口碑相传,由于龙袍离南京市区只有25公里,交通方便,没多久周玉春的汤包就吸引了众多南京食客。
食客甲:“夹嘛肯定是从上面夹不能夹破,这样肯定不会破,吃的时候用碗接着,要轻轻移,从边皮开始咬,然后再开始吸它的卤汁,3号过来吃,今天是13号又过来了。”
食客乙:“热的好,味道鲜美,皮也薄,里面的卤汁也比较好。”
食客丙:“味道好,鲜、嫩。”
周玉春:“小许,你过来,我揉不动了。”
记者:“这也是个体力活?”
周玉春:“对,体力活。 揉这大盆肉很费劲的。”
记者:“每天都要做这么多肉馅吗?”
周玉春:“每天都要做这么多。”
记者:“这么多能够包出多少包子?”
周玉春:“这一盆只能包100 笼。”
记者:“一天要卖多少?”
周玉春:“一天要卖200笼,像这么大的两大盆馅。”
周玉春卖火了蟹黄汤包的消息,很快就在镇里传开,别人没想到平时家里吃的包子也能赚钱,不到仨月,镇里的20多家人也开始经营起蟹黄汤包,可没多久,原料供应就出现了危机,村民从长江捕捞的江蟹满足不了这么多汤包经营户的需求。
汤包经营户 陈广斌:“螃蟹原料紧张的时候,我们就是上鱼船到处收集,沿着长江边。”
螃蟹养殖户 蔡家才:“网箱里存着都没有腿了,他们来都带走,紧张得不得了。”
龙袍镇委员会党委书记 严汉平:“一些养殖户看准了这一商机,他们就迅速转产,果真一炮打响。”
蔡家才没事的时候,喜欢到街上逛逛,他发现镇里开汤包的餐馆,没几天就会冒出一家来,汤包卖得多,需要的螃蟹不就更多吗,看准时机,蔡家才在村里率先养了16亩水面的螃蟹,销路果然不错,螃蟹刚一出塘就有汤包经营户上门收购,亩均收入达五六千元。
汤包经营户:“这个笼里有多少?”
螃蟹养殖户:“不多,你要我今晚再给你拖。”
汤包经营户:“好的,好的。”
螃蟹养殖户:“因为你开始没有定下来。”
汤包经营户:“把它拉上来搭一下。”
螃蟹养殖户:“没有多少。”
汤包经营户:“几斤 把它全捞上来吧。”
螃蟹养殖户:“好,不怎么多。 ”
汤包经营户:“不多晚上再捕,不够,我再到其他地方去, 一天我最高收过300多斤。 ”
记者:“那么多你都能消化得了吗? ”
汤包经营户:“消化一半,然后库存一半,等螃蟹没有的时候又顶上去。熬成蟹黄油也可以卖。。。”
2001年,村民们看到蔡家才的螃蟹,不仅好卖价格也高,也纷纷效仿,开始挖塘养蟹,到2003年养殖户迅速增加到400多户,年产螃蟹30多万公斤,成为龙袍的螃蟹养殖专业村,螃蟹除满足蟹黄汤包经营户的需求外,剩余的还销售到了东北等地。
螃蟹养殖户 竺有声:“没有汤包就没有我们的螃蟹养殖,因为有了汤包才能带动我们的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蟹黄汤包的做大做强,不断发展,从2001年开始政府因势利导,连续举办了四届蟹黄汤包节,进一步扩大了龙袍的知名度,吸引来众多游人。现在镇里制作蟹黄汤包的饭店已发展到38家。
饭店多了,竞争也就激烈了,谁都想留住客人。潘美红的做法与众不同,她舍弃闹市区,偏偏把店开在别人忌讳的僻静区。
汤包经营户 潘美红:“我这里虽然比较偏一点,但生意比街面上的还好,为什么好呢,就是客人来到这里,可以钓鱼、唱歌、打牌。”
乍看,潘美红留住客人的方法很老套,就是为他们在吃饭之余,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但就因为跟休闲联在了一起,才使她顾客盈门。
潘美红:“客人没吃饭的时候,他站在这个地方没事干,他就觉得乏味,所以就不愿意来 ,当你提供这种条件肯定生意会好,那你的效益就高。”
现在龙袍的38家汤包经营户在9至12月的销售旺季期间,平均每天每家的收入都有3万多元,多的可以达到5万多元,他们一年要消耗螃蟹近百吨,年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
严汉平:“小小汤包拉出了一个产业,小小汤包拉动了农民致富,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龙袍蟹黄汤包的主打招牌是蟹肉和蟹黄,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陈广斌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利用汤包的名气,再推出蟹黄豆腐、蟹黄烧青、蟹黄蒸鸡蛋等10多道系列菜,提高汤包的附加值。
陈广斌:“客人总是吃汤包1次,两次可以,时间长就觉得腻了。。。”
食客:“吃一点农家小菜。。。”
一个汤包卖3元钱,而最便宜的一道蟹黄豆腐就能卖20元钱,这样一餐饭吃下来最少也得百十元。(央视国际)来源: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