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病从口入”这句经验之谈正在不少上海人身上不幸应验。据上海市营养学会柳启沛教授介绍,几乎每3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人血压偏高;血脂异常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3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俏姑娘中竟有逾四分之一的患病率;体重超标、糖尿病等一些“富贵病”更是紧紧“缠”住普通百姓,患病的比例已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饭菜油脂超标

     与10年前相比,上海市民的餐桌如今更是鱼鲜肉美、瓜果飘香。人们对许多重要营养元素,如蛋白质、铁、硒、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的摄取量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许多已基本符合营养专家推荐的日摄取标准。

     然而,烹饪时的浓油赤酱却给健康帮倒忙。柳启沛教授说,“本帮菜讲究油多、入味,连炒青菜都是油乎乎的。许多家庭主妇无论炒、煎、炸,都放了太多的油,殊不知,吃油过量是很有害的。”

     营养专家推荐的每天摄入量为25克,但抽样调查显示,上海人每天从饭菜中摄取的油脂量大大超标,达到了49.7克。许多“吃”出来的慢性病,起因大多离不开一个“油”字。

     弃粗粮喜快餐

     “以前餐桌上的一些‘好宝贝’被许多人抛弃了”,市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的刘弘主任在解读报告时说,不少上海人越来越不爱吃杂粮了,“这容易导致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不足。”

     人们不习惯粗粮的口感,却热衷于吃方便的西式快餐,养成了一些不良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不仅营养不均衡,且更容易让人发胖。专家说,体内累积了厚厚的脂肪和过量的热量,得各种慢性病的概率要高许多。

     搭起膳食“宝塔”

     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吃法”,一日三餐又该如何搭配?柳教授建议要注重饮食合理与平衡,并推荐了“宝塔”饮食法(如右图)。

     一个成年人日常饮食品种的选择要像这座“宝塔”,庞大的基座是谷类,比如大米,这些东方传统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类维生素,而且十分符合中国人的胃肠功能,易于人体吸收和代谢。

     宝塔的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经常吃对身体有益。

     蛋、鱼、肉及奶制品处于较高的第三层,适量为好。

     至于食用油,则位于塔尖部分,应该尽量少吃! 来源:新民晚报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