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北三春韭,江南四月鲥”,四五月间是品尝鲥鱼的最佳时机,特别著名的产地是富春江及镇江。鲥鱼生长在海中,农历四五月间洄流长江产卵,如候鸟一般,故亦称为“时鱼”。据说游入江中的鲥鱼不吃食物,全靠消耗体内积蓄的脂肪,行至镇江扬州一带的扬子江面,最是鲜肥,而若再往上,由于脂肪消耗过多,味道要差上不少。因此,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称“时鱼为吴人所珍,而江西人以为瘟鱼,不食”。
鲥鱼色白如银,薄而透明,眼鳃银灰而带金光,腹间角鳞坚如铁甲。它味鲜肉细,口味肥腴,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7克,还含有糖类、钙、磷、铁、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日用本草》载:“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荻芽带鳞蒸食为佳。”鲥鱼还有药用食疗价值,据《随息居饮食谱》载:“鲥鱼甘温,开胃,润脏,补虚。”
鲥鱼最富盛名的做法当属“带鳞清蒸”。由于鲥鱼的鱼鳞富含脂肪,很细很柔,蒸后即化,油脂渗入鱼肉中,使其味更加滋润鲜美,还能品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所以蒸鲥鱼不须去鳞。鱼很少有带鳞而食的,因此清朝康熙在《太平府志》将其列为“鳞品第一”的鱼,是地方进贡朝廷的补品,被列入御膳美食。
推荐菜式:清蒸鲥鱼
配料:鲥鱼1条,笋尖25克,香菇10克,火腿2片,鸡汤15毫升,胡椒粉、葱、姜、料酒、糖,油各少许
做法:鲥鱼不去鳞,鳞面朝上放在砧板上,每隔2厘米直切一刀,刀深为鱼肉的一半;然后取餐盘一只,将香菇、笋尖、姜片、火腿片等平铺盘底,然后放上鲥鱼,加入鸡汤约15毫升,再放入料酒、盐、糖、油和葱;上笼用旺火蒸约15分钟后取出,将汤汁倒入碗中,加入胡椒粉调匀,浇在鱼身上,放上葱段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