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一系列“运动饮料”全力攻占了饮料市场,无论是广告中还是商场里,运动饮料都以其醒目的位置吸引人们的目光。到底何为运动饮料?有什么样的制定标准?普通人饮用是否安全?在运动饮料大受年轻人青睐的同时,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大众的关注。
真正了解运动饮料者不多
昨天上午,记者在杭州庆春路、上塘路等一些大中型超市和便利店看到,各种大同小异的“运动饮料”占据了超市最显著的位置,有些品种还在超市入口处的货架前堆成一座小山“强势推出”。
一家便利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在所有饮料里今年卖得最好的就是这些“运动饮料”了,从小小孩到大中小学生,甚至到坐办公室的白领都喜欢喝,有些人一天要买好几瓶。但当记者询问消费者对运动饮料到底了解多少时,却发现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在一辆公交车上,记者看到一个五六岁模样的男孩正有滋有味地喝着一种运动饮料,一旁的父亲一直想把手上的矿泉水给他喝,但男孩却执拗地拒绝了,嘴里还一直嚷着“矿泉水味道没这个好”。
男孩的父亲告诉记者,确实不知道运动饮料里含有些什么物质,但孩子喜欢喝这个也只好给他买了。记者询问了不少路人,很多人能说出一些运动饮料的品牌名称以及里面含有某些成分,至于具体的标准标识、对人体的影响等普遍不是很清楚。一位消费者态度激烈地表示,有些厂家凭借概念热炒功能饮料,什么运动饮料、营养素水、活性维生素水饮品等新奇“标牌”,让消费者一头雾水;有的甚至把功能饮料说成保健品、“神水”,有严重的拔高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之嫌,有关部门应该好好管管这件事。
有些运动饮料存在问题
质监人士:本质上属于普通食品国家目前针对运动饮料颁布的卫生标准是2000年修改的,属于功能饮料的一种。其定义为:营养元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软饮料。
杭州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汪元高告诉记者,运动饮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定的糖含量,以达到迅速补充能量的目的;适量的电解质;低渗透压;无碳酸气、无咖啡因、无酒精。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运动饮料,基本上就是在饮料里添加了些维生素、糖类、电解质等物质,再通过调味、调香使口味显得与众不同;就其本质来说,属于普通食品,不应该过分宣传对人体产生的某些功效。
医学专家:肾功能不好者禁用
杭州市一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杨任华则从医学的角度指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损失一些电解质、维生素等物质,正规的运动饮料就是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些物质,应该说比较适合运动后的人群饮用。
普通人群尤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人群,如果并没有因运动而消耗大量的盐分、电解质等成分,盲目地过量喝这些所谓的运动饮料,不但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打破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增加身体负担。“运动饮料中的各种电解质会加重血液、血管、肾脏的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硬化、中风等,肾脏功能不好者应禁用。”
体育专家:跟专业饮料是两回事
曾经给浙江省体工队做过长期营养顾问的浙大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邵靖宇教授告诉记者,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饮料就是专门给运动员喝的,一般来说,运动饮料就是能够供给肌肉特殊能量需求的富含维生素B、电解质等的饮料,而且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运动饮料,如球类等强对抗性运动、棋牌等脑力消耗型运动、短跑等爆发力型运动,都需要不同的配方。
邵教授认为,目前市场上打着运动饮料旗号的产品,很多是为吸引顾客,是商业行为,跟专业的运动饮料根本没什么关系。
新标准急需重新制定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功能饮料并未标明适宜人群及适用范围,而且也没注明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有营养专家指出,运动饮料是专门给运动员、高温环境下作业工人喝的饮料。很多常在空调房里呆着的白领,如果不是大量出汗的话就不宜喝。据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透露,目前的运动饮料卫生标准(GB15266—1994)只规定,运动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只需符合标准中所列的十几种成分中的任意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要求。而且该标准只是一个卫生标准,很多技术指标未纳入其中。目前,我国的食品协会和体育专家正在联手制定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运动饮料标准,这个标准将进一步明确运动饮料的各项指标以及各种成分的配比,届时不是什么饮料都可号称“运动饮料”,消费者也不会被误导。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