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学的时候,是个非常开朗直率的女孩,不管是男生、女生,与我都很聊得来。妈妈说我像个假小子,我也不在意:假小子就假小子呗,自己开心就好!上班以后,周围的同事年龄都比我大,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很不轻松。妈妈反复告诫我说,别像个小孩子口无遮拦地胡乱说话,这样会被别人看不起,没有谁会喜欢一个多嘴多舌的小姑娘的;而且,让别人知道自己太多的事情也没有好处。于是,我尽量让自己保持沉默,不参与别人的讨论、不主动同别人搭讪,甚至别人主动找我说话,我也尽量少说。常言道,少说为妙,自有它的道理吧!
但是,我这样做令自己很压抑,我不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我的。现在,我在单位没有什么朋友,与同事的关系很疏远,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
心理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隐藏自己--隐藏自己真实的性格或他人可能不喜欢的方面,以免使自己不受尊敬或不受欢迎;结果却适得其反,别人可能因此认为我们不好接近或装腔作势,结果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自我的压抑。
针对此类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提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对别人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的行为)是改善个人适应的主要方式,经常的自我表露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标志。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适应良好的、富有成效的人的最终方式就是使自己"透明"--允许别人来理解我们自己,不去隐藏。"透明"的人经常展示真实的自我,对他人的眼光毫不焦虑。更重要的是,朱拉德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我们才能真实地逐步认识自己。如果我们不把思想化作语言文字,隐藏我们真实的想法和观念于一堵否认和扭曲的墙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只有向别人表露自己,才能逐渐了解自己",正是基于把我们的所思所想讲给另一个人听的行为使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能公开地看待我们的感觉。直到我们对每一个人都能公开和透明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公开地、透明地看待自己--透过他人的眼睛全面审视自我,取得进步以及自我实现。
但这意味着表露越多就越好吗?在一个完美纯净的理想世界里,或许我们都愿意表露自我而不隐瞒任何事情,像朱拉德的"透明自我"那样轻松而快乐地生活。但是,现实的复杂并不允许我们如此简单行事。如果你总是一五一十地告诉别人你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和观点,不用多久别人就会觉得你唐突无礼甚至有些神经质。有研究者认为,有时表露是合适的,并表明了良好的个人适应;但有一些场合下的自我表露则是不合适的,并预示着人际问题。适应最好的人可能是那些表露弹性高的人,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论及自己、什么时候适当地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