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现了诸于"丁克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而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隔代教育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忙于赚更多的钱,疲于奔命时,照顾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自然形成。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客忽视而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类型
有专家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时,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中国的家长对教育子女自认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个孩子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另一方面问题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隔代教育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如孩子由于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隔代家长们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而另一方面却用脚跺起起地面来,说是地不平才让小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头磕到墙,责任归究于墙,而非孩子的不小心或大意鲁莽,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教育的好时机。
第二,过分监督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孩子什么事都要在爷爷的提醒下才能做好,有一天外面下雨爷爷提醒他带伞,把伞放在门口没有亲眼看到他拿伞,放学后,他浑身淋湿,爷爷发现伞却仍在门口,这时爷爷却说:"都是爷爷不好没有监督你把伞拿走……如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去做,使孩子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严厉惩罚型。冬冬的爷爷是教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一天按时吃饱三餐,一顿水果,不再吃零食,还让冬冬学擦桌子、扫地,一有错误就对冬冬进行批评和责罚,冬冬很少说话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第四,民主、温暖和理解型。这种类型最合理,隔代家长中也有人采用这种方式只是数量很少。
三、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对孩子一生来讲,个性品质,性格形成的关健期在0-6、7岁,如果这个阶段的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泛滥,就会对其身心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一 问题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的不良个性
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容易迁就,溺爱,特别当孙子孙女是独生子女时就更加顾忌,怕出差错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来来依着孩子,保护孩子把孩子在核心位置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犯错也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全家人服务于他,一但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的极为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孩子的依赖性,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
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隔代家长种种做法,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祖辈们的包办代替只是短暂的这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包办代替不可能代孩子做一切事,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的路很长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尝试,相反这种包办一切,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3)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
由于隔代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与孙辈们所处年代在时间上跨度大,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差误不同,地位不同,时代给予各人的压力不同,他们在对子女如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新兴时尚事物,隔代家长们很难接受,也很难学习例如电脑已普及化,但隔代家长对此看法不一由于自已不了解,又得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少了。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不出格,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样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应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使得现有的家庭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
(二)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中有一项人际关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即善于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动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由于孩子与隔代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长期沉浸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见识少,可能会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物,由于祖辈照料的周全性,容易产生保护过度,放手不足,造成孩子交往上的依赖性,影响独立性的发展。年幼的儿童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在加上隔代父母的迁就和溺爱在与同伴交往中不会了解别人不会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很难与同伴和睦相处,由于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形成他们对长辈的依赖而缺少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大多数隔代家长教育的孩子在一起交往问题就更严重,不会主动迁让和尊重,交往问题尤其是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一生发展极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良好亲子关系的儿童,一般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发展学会交往是社会化的开端,同伴交往需要的更多的是成人的关心和引导,促进幼儿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别人发现别人从而完善自己。
(三)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致。
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而年青父母们对现代教育观念吸收较快,两代人在对待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不一致,如父母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友好游戏,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而祖辈容易从自己孩子"利益"出发,保证孩子"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易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们对孩子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岁儿童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这种需要,是祖辈们不能满足的祖辈的爱更多在于满足幼儿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对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情感归属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满足。
二 对策
方法一,两代人互相沟通。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如周末带孩子外出,睡前讲故事,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
方法二: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现代社会压力增多,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多与幼儿园教师沟通避免由隔代家长与教师间的二次语言失真。多开展三代人共同组织的活动,增进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当矛盾发生时,讲出自己的科学道理让对方信服。两代人协商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感和独立性,老人们应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
方式三,用成功的教子经验说服隔代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孩子,家庭中可以形成统一战线如夫妻之间形成战线以"二对一"逐步说服长辈正确教育孩子,事例法尤其是周围邻居或熟识人的成功教子经验,更有说服力,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以子女为教育对象所具有的教育理念,体现家长对子女的主观看法和认识,它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用事实说话是最有利的推动器。
方法四,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家庭环境。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隔代教育取得双赢,隔代教育并非一无是处,隔代家长们有爱心喜欢孩子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在一起,他们具有实践教育经验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社会阅历,青年家长在教育观念上都符合社会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扬长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来源:《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