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EQ)一词,是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首创的。在他们之前,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精神状态》一书中提出,人有“多元智慧”,开启了情商学说的新智。把情商推向高潮的,依然是美国人,在心理学界并不知名的丹尼尔·戈尔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1995年推出《情商》一书,一下子使“EQ”一词风行世界。
情商新潮先在美国掀起,一些热心人在许多学校里开设“情商课”,讲解情绪自控、应对、挫折与待人接物等学问。到1997年2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发行了我国第一本情商书--《情商,唤醒心中的巨人》。至下半年,我国许多大城市书摊上,一下推出10多部情商作品。社会的需要加上某些商业人士的炒作,情商繁闹到令人有点目迷神乱之感。有人宣传“EQ托起明天的太阳”;“20%的IQ(智商)+80%的EQ=100%成功”。以往较多的人相信智商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有所谓“智商决定论”,即个人成功80%靠智商。从“智商即命运”变为“情商即命运”,情商又取代了智商的位置。
微妙无比的情商!译成汉语有:“情绪商数”、“情感智商”、“情感智慧”、“心理能力指数”等4种。情绪与情感,智商与智慧均属不同概念,译作“心理能力指数”是定“情”为“心理素质核心”,取代以前处在“核心”位置的“智”。依照戈尔曼的情商说,包括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应能力5个方面。
如何提高个人的情商?1995年,美国某公司在上海举办过一次“EQ训练班”,仅训练3天,每人学费4000元。课程有:面对自己成长的挑战;规划成功的途径;设定目标解决问题;拥有富于生命力的人际关系。学员清早起来就面对镜子自语:“我爱我自己,我喜欢我自己”;“今天会有很棒很棒的事情发生”;“反正今天不会死”。另有人参加过提高情商的“拓展学校”,训练中有“背摔”项目:将受训者两手绑住,从7米高处往后倒向地面,下有同伴接住,培养“勇”与“信”(朋友)。情商理论化作操作实践,似乎失却了争购热销书时的新鲜感。当然,情商作为新生事物,其理论与实践均有待日臻完善,从神话到现实的路程是漫漫而修远的。
情商理论不得不借助商业媒介传播,免不了沾上庸俗化乃至铜臭味,还要再加上其本身初生的稚嫩。实际上,智商检测中的问题本就不少,有人论述智商有120种结构成分;那么情商的组成、构成,想必比智商更庞杂。有位少女研读了《情商》后不以为然,觉得《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情商实在算高,可是她的爱情、婚姻、家庭没有一样顺遂。创造薛姑娘艺术形象的大作家曹雪芹,情商谁能与之匹敌?可他的人生极为凄凉,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看来,说到情商与事业之关系,至少还得加上社会文化等要素。今天我们“拿来”情商要管用,融会到素质教育、情感教育等现实之中,的确前景诱人,只是还要充实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和社会改造功夫。
情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想来意义不在智商之下。精神病人最常见的是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错、紊乱;情感性精神病的复发率是所有精神病中最高的。情绪、情感问题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影响实在极为重大。一个“情”字,受其困扰、骚扰或恩泽的,占人口100%。难怪情商的内涵外延无一讲得清楚。即使戈尔曼先生在介绍高情商者有“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时,举例居然想到耶稣教导:如有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这样结果很可能是“那个家伙被深深感动而愉快地在巨额合同上签了字”。EQ多么像阿Q! 智商外多了个情商,缭绕心灵的云遮雾障中似多了一条蹊径。通向自我认知的道路上,辛劳跋涉的人们不时有所发现是可喜可贺的。情商的价值不至于跌落到与智商一样,只求个人成功而无视乃至阻碍别人成功吧!追究人世间种种危害进步文明的假恶丑根源,肇事者从毒枭战犯到邪教头目以及各色混世魔王,大多不是智商低下,而往往是智商过人而情义偏狭、良知丧失的情商怪异者。规约、训导情商,若可望能够调适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创建融融乐乐的新世界,那真是“托起明天的太阳”矣!好吧,愿知识界、健康界努力求索,变神话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