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又被称为生育酚或产妊酚,是一种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脂溶性化合物,主要天然食物来源是植物油、坚果、谷类的胚芽和绿叶蔬菜;奶油、乳、蛋和鱼肝油中也有一定含量。食物的生产环境、季节、加工和烹调对其维生素E含量均有影响。维生素E存在于食物的脂肪部分,随膳食脂肪同时被吸收。不含脂肪的食物、脂肪吸收不良性疾病或长期腹泻均可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
缺乏维生素E将会引起不育、肌肉萎缩、心肌异常、贫血等;新生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患有维生素E缺乏症(起因于红血球寿命缩短)时,会出现浮肿、皮肤损伤、血液异常等症状。成年人的维生素E缺乏症表现为:过早衰老,肌肉乏力,走路困难,容易被感染,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疲劳。
人类缺乏维生素E比较罕见,不过,人体在一些病变(如烧伤等)情况下,会使维生素E大量消耗。有些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脂肪吸收不良,可影响婴儿的神经系统,对婴儿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有不利影响。成人体内的维生素E主要储存在脂肪细胞。服用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后,要经过好几年才会使体内的维生素E储量下降到缺乏水平,但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最好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其他脂溶性维生素。
健康成人在正常进食情况下,吃平衡多样化的膳食大多不会发生维生素E缺乏。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我国居民的维生素E摄入水平一般在27~38毫克/日。但进食低脂膳食,尤其是植物油摄入过少,可以影响维生素E的供给和吸收。如果膳食中摄入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过多的鱼油和亚油酸),就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E。由于牛乳中的维生素E含量仅为母乳中的1/10~1/2,人工喂养婴儿食品中添加的植物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也需要适量增加维生素E。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体内的维生素E储存较少,为了避免其维生素E缺乏(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和溶血),也要适量补充维生素E。根据2000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E的每日摄入量,1岁以下婴儿为2~3毫克,儿童4~7毫克,青少年为7~14毫克,成年人为14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