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更多时候,她宁愿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小屋里,对着布娃娃发木,也不愿走出家门面对众人陌生的目光。那一段,她一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休假,独自一人或面对一两个亲密朋友,而离稠密人群相当遥远。她说:我恐惧人群,恐惧社交,连接客户的电话都会感到心悸。

  其实,她的情况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在陌生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在公众场合因害羞或自卑而胆怯,说话吞吐,思维混乱,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即使是看上去和社交恐惧靠不上边的名人或公众人物,在某个阶段或者终其一生,也都可能被社交恐惧的阴影所影响。

  三毛:雨季不再来

  三毛自小性情孤僻、感情脆弱。13岁时,受到代数老师的体罚,从此闭门不出,终日离群索居,少言寡语。甚至在家里都不能和全家人一起进餐,只能在自己卧室中独自吃饭。

  偶然的机会,三毛开始和顾福生老师学油画。按照三毛的说法,顾老师是“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三毛从第一次不敢去上课,到最初“惨不忍睹”的素描,逐渐画出了颜色大胆、背景五彩的水彩。她说:“活泼了的心、突然焕发的生命、模糊的肯定、自我的释放,都在那一霎间有了曙光。”

  在顾老师的鼓励下,三毛开始投稿,第一篇文章《惑》刊出的时候,三毛大喊着“爹爹”狂奔回家。文学之路的打开带给了三毛自信,她开始能和家人沟通,开始外出,甚至开始交了朋友。

  安全的环境,温厚的师长,绘画特有的释放心情的作用,文章发表带来的自信与自我肯定,使得少女期的三毛逐渐打开了社交的封闭。逐渐的, 她从一个寂寞的少女,变成了那个浪迹天涯的女作家。

  她再也没有恐惧过,无论是在作为惟一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校园,还是在撒哈拉沙漠里,或者面对数百双眼睛的演讲台上,她都没有再恐惧过。
 

  耶利内克:高处不胜寒

  以《钢琴教师》而风靡全球的奥地利女性作家耶利内克,在上世纪90年代,因作品中近乎痴迷的性爱描写,而招致奥地利右翼自由党的抨击。于是,她闭门谢客,并在独语状态中继续写作。2004年,在得悉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她立刻宣称自己不会出席颁奖礼。当有人问及计划时,她的回答很干脆——“消失”,并坦言:“我似乎患有社交恐惧症,得奖把我推向公众,我却几乎不能适应站在聚光灯下。”

  耶利内克的社交恐惧,很大原因是出于一个作家的本能要求。她会轻轻敲打语言,就好像一位医生轻轻敲打病人的胸口。在她的作品里,死者活过来不是为了享受安逸,而是去做旁证。作品是她性格最好的见证者。对于像她这样具有阴郁气质和艺术才华的人,似乎也不必苛求她必须成为社交明星,孤独也许正是适合她的生活方式。当然,她对人群的远离,也是由于政治高压而带来的三缄其口。
 

  吴静吉:克服害羞,展现真我
  

  谁能想像,这个身兼数职,著作等身,能够顶住从总统到学术大腕出席的压力,把场面掌握得风光但不轻佻,扎实而不凝重,时不时自我解嘲,逗来满场笑声的台湾最佳主持人,年少时曾经害羞到开不了口。

  不过,吴静吉并没有从羞怯走向自我封闭。他有双骨骼不正的腿,常常引来同伴讥笑,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小朋友还没开始笑,他自己先笑,戏弄的人觉得没趣,便也散开。这让他发现,在尴尬时懂得自我解嘲就可以从容应对。

  童年的吴静吉,当想要逃离人群的时候,就会到海边与浪潮追逐游戏,自得其乐。这不仅让他能保持良好的心境,也意外地修饰了腿形,从此可以稳健走路,并让他发现自己身手相当灵活,提高了自信。

  从事心理学,让他进一步发掘出自己内心的力量。而业余从事的戏剧活动,让他更敏锐、通达、幽默地处事,对人。

  就这样,一个在海边奔跑的瘦孩子,如今是一个总能赢得满堂喝彩的心理学者,并且写出了畅销20多年、指导青年走向成功的《青年的四个大梦》。

  在谈到如何克服害羞时,他指出自信的重要,有了自信,才能认清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才会在陌生人面前变得从容自如。 
 
  接纳自我,放松身心

  重享社交愉悦

  社交本是一场舞会,为了打开自己,也共享一些别人的快乐。可对社交恐惧者来说,却成了一次炼狱,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

  社交恐惧,恐惧的其实是自己

  社交有多重要,社交逃兵就有多恐惧:“坏了,这次又砸了!”“太给品牌丢脸了!”“明天竞标表现不好会丢一大单!”“新品发布要面对全国70家媒体发言”……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有多少人谈笑风生,游刃有余,就有另外多少人感到惶恐不安,脸红、出汗、手足无措。他们总是担心会出丑,之前感到焦虑,之中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之后在脑子里反复重温,这些都是“社交恐惧症”的典型表现。对社交的恐惧,是我们不能和“自己”相处的表现。就像心理空间中的一层黏膜,是固执偏颇的自我观念,在我们心中作祟。由于不能接纳真实自己。也就不知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只要捅破这层黏膜,打碎自我观念中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比如过度焦虑自己的表现、习惯性自我怀疑、完美倾向,我们的恐惧心理就会逐渐烟消云散。

  社交恐惧症的两大类

  社交恐惧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即无论处在何种社交场合,都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另一类是“特殊社交恐惧症”,即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恐惧,如害怕当众发言等。

  易患社交恐惧的4种人

  性格内向或情绪不稳定者。内向者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者易焦虑,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影响正常的适应。

  完美主义者。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但反复的自我挫败会导致见人就紧张的心理反应。

  缺乏自信者。他们对自己的社交技巧和能力估计不足。

  感觉过敏者。他们感到别人看出了自己的紧张不自然,并因此更加害怕。

  对于这几类人,认识并修正自己观念中不合理的因素,宽容地接纳自己,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社交场合的表现。

  5步克服恐惧

  克服社交恐惧可以用一些具体方法:

  适当的自我放松。你可以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将两脚平稳站立,轻轻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30下,每天做2~3次,或者强迫自己做数次深长而有节奏的呼吸,这样可以消除心神不定。 

  给手事情做。在正式或非正式聚会场合,开始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一本书、一块手帕或其他小东西,这对于害羞的人来说,会感到舒服,还能获得一种安全感。台湾名主播蔡康永在做节目时手里就老拿着一支笔,他说:“我观察过非常多人,结果很多人没拿东西的时候,手就会没有地方摆,那时我就真想递一支笔给他。”

  平时小试牛刀。练习专心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开始时可能感觉比较尴尬,但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如:为什么不能大胆而自信地看着他呢?或者当成一场自己的小游戏:我就这么盯着他看,看他怎么着!

  话题的预备与操练。有时,社交场合的手足无措是因为担心自己没有合适的话题。可以平时多注意报刊杂志正在热门的事情,积累一些话题,有了料,何愁炒不出盘菜来?

  关注事情本身,而非你的个人表现。当需要做当众演讲等事情时,将注意力从自己的表现转移到如何能够完成这项事情上来,要知道,大家关心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你本人,除非你是大明星。所以,你只消把需要讲的内容清清楚楚表达出来就OK,这样恐惧的心理就会被转移。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