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提起“焦虑”,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焦虑是种本能,早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它的引导下趋利避害。如今,让人焦虑的事越来越多,焦虑也日益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

  杞人是焦虑症患者

  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故事的主人公忧心忡忡,他一会担心天塌下来,一会又担心地陷下去。虽然当时没有“焦虑”这个词,但他这种“无事愁”的表现,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焦虑症状。

  其实,不仅这个成语故事,还有很多古代典籍也记录了类似于“焦虑”的状态。其中,古人常用七情概括我们的情绪,在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忧”、“惊”、“恐”都是与“焦虑”相关的情绪。

  焦虑情绪有4个层次

  我们不妨注意一下,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参加演讲比赛,不敢看观众,手心出汗、四肢发冷、心跳加速;准备向心爱的人表白,却满脸通红、语无伦次……这些都是焦虑典型症状。

  而生活中,焦虑并不总是这么极端。事实上,焦虑情绪分为4个层次,一是身体紧张,常觉得自己无法放松,如全身紧张、眉头紧锁等。二是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强烈,如易出汗、眩晕、呼吸急促、大小便频繁等。三是对未来产生无名的担心,如担心工作、亲人和健康。四是对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和别人的言行都充满警觉。

  焦虑情绪持续6个月为焦虑症

  其实,以上的焦虑情绪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只要我们认为将有不好的事发生,就会感到焦虑。如一辆车冲着某个人疾驰而来,紧张和害怕恰恰能让他及时躲避。因此,短暂适当的焦虑能让人积极应对应激,摆脱困境。通常随着环境改变,焦虑也就随之缓解。一旦焦虑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导致社会功能减退,.就是“焦虑症”了。

  对焦虑症,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个,其一为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肌肉渐进放松、想象放松、内观训练和冥想等。其二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是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类等。▲来源:《生命时报》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