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好几步又回去检查一下门锁,把计划书交给老板前,忍不住再看上一遍,尽管你至少已经检查过十遍了……诸如此类的“强迫”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实际上,强迫既能助人成功,也能毁掉生活。
加州大学的桑佳亚·萨克斯那副教授指出,在日常用语中与心理健康中,“强迫”的定义并不相同。一方面,强迫对人来说不完全是件坏事。在原始社会中,对瘟疫的担心和反复清洁帮助我们的祖先在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了下来;在当今社会里,有强迫倾向的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易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威胁心理健康的“强迫症”是指人明知道有些想法、行为毫无意义,却又忍不住去想、去做。如果普通人觉得没有锁好家门,回去检查一遍就行了,可是强迫症患者却会这样想:“我确定锁好了吗?我听到锁的响声了吗?我是真正地听到还是只是觉得听到了?……”于是不得不一次次地去检查。
强迫行为多的人更易患强迫症,这是一个度的掌控问题。那么,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呢?首先,积极暗示。如果常常因怀疑门没有锁好而反复去检查,那么不妨在第一次锁好门之后站在门边,默念几遍:“我已经锁好门了,我可以放心离开了。”其次,自我鼓励。在周围醒目的位置贴上几张纸条,纸条上写:“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借此鼓励自己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完美。第三,试着与强迫“和平共处”,带着对不确定性的担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