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说,薛宝钗善解人意、落落大方,对谁都好,这样的人才真是好女人: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但我却说,如果我是薛宝钗的丈夫(当然我是女的),我只会赞她为贤妻良母,却不会称她为知心爱人,因为她不会对任何人有刻骨铭心的爱。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才华不相上下,但我总是最爱读黛玉的诗词,她的诗词有灵性,有真情,有思想,是为了抒情所作,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宝钗便一辈子也做不出来。而宝钗的是随和她本人一样有智慧,有风度,但却不过是为了写出来让人看罢了,一个词:虚伪,她的诗中永远不会有黛玉那样深挚的情意。
金钏投井自尽的消息传出后,全府上下人人都在叹息,王夫人更是愧疚不已,宝钗却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这虽然是劝解之言,丹金钏九泉之下如果听了,想必也会心寒罢。
黛玉葬花,葬的是天下的薄命红颜。“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尤其问得好。小小一朵花,有谁去怜它惜它?她的痴情多情又有谁懂?宝玉懂,但宝钗不会懂,大观园中除了宝黛二人,所有人都不会懂。所以宝玉和黛玉才会彼此知心,彼此痴恋着对方。
晴雯死后,宝玉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去悼念她。黛玉见了,和宝玉一同删改。如果宝钗见了会怎么做呢?依她的性,想来会附和王夫人,劝宝玉多干点“正经事”,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定会为宝玉的不务正业而不以为然。
另一方面,黛玉的尖酸刻薄、孤芳自赏只因为她从小丧失双亲、寄人篱下,心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卑感,她是为了保护自己并掩饰这种自卑感。旁人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会感激莫名:薛姨妈说几句好话,她便感动得一塌糊涂;薛宝钗送他几两燕窝,她便对她尽释前嫌,连带跟宝琴也亲热得不得了。品茶时,妙玉奚落黛玉是个俗人,黛玉毫不萦怀;直到她临死时,也只道宝玉负心,并没怨怪宝钗等人。
黛玉的多情和宝钗的虚情,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