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和营养司的报告称,过去30年对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研究并未发现食糖或淀粉会导致肥胖的直接证据。研究还表明,蔗糖与诱发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许多遗传因素与糖尿病、冠心病有关。饮食不当会导致肥胖,会加强遗传因素导致的糖尿病、冠心病,尤其是肥胖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蔗糖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诱因的作用。”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资源与保健学会主任于守洋教授等专家认为,吃糖不会使人发胖,也不会导致糖尿病,但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尽量少吃糖,免得加重病情。专家们说,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要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食糖),食糖与人们关系密切,它不可能成为一系列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人错误地把心脏病、微量元素缺乏症、甚至儿童多动症等都归咎于食糖,这是没有根据的。至于龋齿不能说与食糖没有关系,但它的发病率与食物种类、进食频率、口腔卫生、遗传因素等有直接关系,如果发病之初及时用药,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龋齿病的发生的。

     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说,糖能够迅速补充体力,并防止人们摄入过量的其他食物,因此,无论是水果中的天然糖分,还是一日三餐中的糖,都是有益健康的。报告指出:“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饮食(其中含有适量的糖),再加上经常的体育活动,是防止过度摄入能量和肥胖症的最佳方案。”

     营养专家沈治平教授指出,以淀粉为主的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膳食最廉价的能量来源,蔗糖是碳水化合物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淀粉是多糖,在肠道中被分解为葡萄糖;蔗糖是双糖,在肠道中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这些单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能量。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的食糖消费处于低水平阶段,年人均食糖消费量5公斤左右,每人每天消费量仅14克,它所提供的能量仅占膳食总量的2%左右,这与美国人膳食结构中食糖提供的能量占18%左右相比,相差9倍之多。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钱家俊教授指出,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把食糖仅仅作为调味品来使用,而不是当作食品来食用,摄入量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分析地把西方国家大量使用精制糖所致的对健康不良的影响搬到我国来,就会造成人们对糖的片面理解。前一段时间流行的“吃糖有碍健康”的说法,就是这种片面理解的结果。

     专家们指出,在食品结构中,应该说糖是一种最经济的生命能源,因为糖经过人体消化吸收以后,很容易转变成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可以顺利地通过血脑屏障,成为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几乎是唯一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由于脑组织几乎没有糖源储备,所以对血糖有特殊的依赖性和敏感性,估计血糖的2/3左右(每日约116~145克)供脑组织所需,其余1/3供红细胞和其他组织所需。脑组织对缺糖、缺氧特别敏感,血糖偏低,很容易出现疲劳、出虚汗,甚至昏迷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补充血糖,最快的是静脉滴注,不具备条件的也要尽快吃点儿糖或者什么东西。血糖的另一个特点是适应性强,无论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缺氧条件下,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燃烧”而提供能量。可见,糖是人体几乎不可取代的主要的能源。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膳食结构中,提供人体总能量的最佳热能比是: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0%~70%。

     在饮食结构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要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饮食习惯合理,只是有的人饮食结构中糖的比例少一些。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