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两位外国游客在展示奥运门票。

  奥运纪念钞在第一天就炒到上千元,而一张用过的开幕式门票则要到了近万元高价,随着奥运会的完美落幕,中国的“收藏热”达到了巅峰。天价门票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心理动因,是要“留住美好时光”、还是纯粹的投机行为?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收藏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对此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

  全国收藏者超过7000万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各类收藏爱好者的总数达到了5亿之多。而据《南方日报》报道称,继北宋、晚明、清代康乾盛世和民国初年四次“收藏热”之后,我国第五次“收藏热”席卷了大江南北,目前,我国收藏者人数已递增至7000万以上。“现在全国的收藏媒体已经有50家之多,古玩市场也达到了60余个。”中国国际收藏协会副会长高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在时下的收藏市场上,最火爆的当属北京奥运会收藏品。除人们常见的邮品、金银纪念币等品种外,奥运奖牌、火炬、宣传画、运动员签名的衣物等都有众多的收藏“粉丝”。奥运没有开幕时,很多人天不亮守在银行门口准备购买纪念钞;而在开幕式开始时,鸟巢周围摩肩接踵的不仅是观众,还有一些等待散场后索要或购买门票的收藏者;即使在奥运闭幕之后,网上求购祥云丝巾、缶的帖子仍然遍地开花。

  “收藏热”暗藏隐忧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其实,爱收藏并不是什么坏事。”高肃对记者说,收藏的初衷是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文明传统。“对个人来说,收藏能怡情养生、满足人的求知和审美等精神需要,像奥运纪念品,还满足人们参与或怀念奥运的情感需要。作为一种合理的投资方式,收藏还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周莹说。但是,由于许多人物质水平或精神追求并未达到一定高度,以至于让收藏热开始变味,甚至成为少数人附庸风雅和一夜暴富的工具。

  附庸风雅者是盲目收藏的主流。“比如玩古董吧,真正的玩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鉴别能力,于是古董成了显示风雅的工具。收藏者也通过满足文化占有欲来提升了自信。”周莹说,这种人的自我评价体系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上,容易受从众心理主导。

  投机者则是引领“收藏盲流”的推手。“和其他行业的投机者一样,单靠炒作收藏品来赢利的人一般野心勃勃,具有冒险型人格特征。”周莹告诉记者。这种人更相信运气、机遇这样的外在因素,经常认为自己抓到了别人疏忽的商机和漏洞,然后全力一搏,却容易忽视人心和商机里的一些客观规律。

  盲目收藏没好处

  “盲目的收藏害人害己。”高肃这样评价不理性的收藏行为。周莹也认为,盲目收藏不仅可能带来财产损失,还可能损害自己和周围人的身心。“冒险型人格的人可能对风险结果的认识不足,即高估自己对恶性结果的承受力,真到面对败局时却崩溃了。这时,人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一系列身心问题。”周莹解释说,“不幸的是,这种人也常用外归因方法来分析结果。对投资失利,他们可能不在自身上找问题问题,而把责任推给与收藏有关的事物,比如,拿藏品的推荐者开刀。”

  所以,如果真是因为喜欢而收藏,那千金买来百年乐也无可厚非;如果有经济实力来跟风,那么建议深入其中体味乐趣;对投机性收藏者,“投机有风险,买入请谨慎”一语则非常适用,兼容并蓄、把前前后后思考清楚了再投资也不迟。▲

    《生命时报》 (2008-09-02 第07版)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