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大多流行于冬春两季,以6个月到5岁的小儿最易得病。患过麻疹的人,终身不会再感染麻疹。小儿一经感染,多数在10天左右发病,通常分为初热期、出疹朔、消退期三个阶段。初热期颇似感冒,大约为时3天,症见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眼睑红赤、畏光流泪、口唇较红、颠黏膜可见到麻疹黏膜斑(又称费--柯氏斑)。出疹期为时也3天,症见壮热、烦渴、咳嗽,疹点先从耳后、发际及颈部出现,渐及额部、颜面、胸腹及四肢,最后手心、足心都见疹点,即为出透。消退期也为3天,在此期间,按出疹顺序逐渐依次隐退,热亦渐降,胃纳转佳,精神渐复。大约4~5天后,皮肤上有糠状脱屑,留下棕色的斑痕,经10天后才完全消失。
宜食物品
芫荽俗称香菜、胡荽。有发汗透疹的作用,宜在小儿麻疹初期或发疹期服食,一般在麻疹已透发后勿服。在民间,凡小儿出麻疹,尤其是透发不快者,常用鲜芫荽或芫荽子适量煎汤,一方面趁热饮汤50~100毫升,同时也可趁热用纱布蘸芫荽汤热拭颜面及颈项、四肢、胸腹,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助疹透发的效果。
甜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治疗麻疹透发不快的作用。早在《别录》中即载:"疗时行壮热,解风热毒。"《四川中药志》也指出:"甜菜治麻疹初起,见点未透和颜色不红。"四川民间还有治小孩出麻疹应期不透,用甜菜、芫荽子、樱桃核各10克,煎水服的办法。
荸荠其鲜汁对热性病均有很好的效果,它有清热、生津、化痰的作用。对于麻疹患儿发热、咳嗽之时,可单用荸荠煎水喝,也可用荸荠同芫荽煎服,疗效颇佳。
竹笋在民间,多认为竹笋为发物,在小儿出疹期间,借其大发之性,可以助麻疹透发。如《食物本草》云:"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本草求真》还说:"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叶橘泉教授也曾介绍:"小儿麻疹初起,发热口渴,小便不利;鲜竹笋同鲫鱼炖汤令小儿饮服,有促进速透早愈之功。"
香菇又称香蕈。食医均认为香菇或蘑菇为"发风、动气"之物,但它有益胃气,托痘疹的作用,凡小儿麻疹透发不快,宜用香菇6~10克(或鲜蘑菇15~20克),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江苏句容一带民间,通常单独运用蘑菇煮汤,能使麻疹早透发,早治愈。
荠菜根据广西和福建民间经验,治疗麻疹宜用荠菜煎汤服。如《福建民间草药》中介绍:"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50~100克,或干荠菜40~50克,同白茅根200~250克,水煎,代茶频饮。"另据《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资料选编》报道:"用于预防麻疹,荠菜1000克,加水1000毫升,浓煎成500毫升。每日1次,每次服100毫升。预防服用者150人,仅7人发病,而对照组130人中,有56人发病。"可见无论是用于预防或是治疗,小儿均宜食之。
绿豆衣即绿豆皮,是将绿豆用水浸胖,搓取种皮。一般可取绿豆发芽后残留的皮壳晒干备用。绿豆衣性凉,味甘。《本草纲目》载:"绿豆衣解热毒。"《随息居饮食谱》亦云:"绿豆衣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在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中还介绍:"治麻疹合并肠炎:绿豆皮五钱,煎水,加白糖五钱冲服,至痊愈为止。"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适宜麻疹患儿发热较盛者煎水代茶饮。《本草正》认为:"金银花,善于化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古今医家在治疗小儿麻疹的配方中,也常用之。也可直接用金银花露当茶饮,《金氏药帖》指出:"金银花露专治胎毒及诸疮痘热毒。"
樱桃有发汗、透疹的作用,凡麻疹初起,或出疹期出而未透时皆适宜。民间有用鲜樱桃1500克,装罐内封固,然后将罐埋人地下,待1个月后取出,樱桃自化为水,去核备用。当小儿出麻疹时,给患儿饮一杯。也有将鲜樱桃挤出汁水20~30毫升,稍炖热后饮服。
芦根能清热、生津、止渴,尤其适宜麻疹患儿高热口渴之时服食。民间通常用鲜芦根50克,水煎代茶饮,若用鲜芦根30~50克,配合鲜萝卜12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一同煮汤代茶,更有促使麻疹透发的效果。
鸽蛋明。李时珍认为它有"解疮毒痘毒"的作用,适宜麻疹流行期间服食,有预防小儿患麻疹的效果。据《常见药用动物》中介绍:"预防麻疹:鸽卵2个,煮食之,每日1次,连服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