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一、何为素质?

  素质也可称为素养。它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结构、要素及质量水平。简言之,素质就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所具备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

  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这众多因素相互作用,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因此,素质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多方面的结合体。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也不可能从某一方面入手,比如认为学会了琴棋书画就有了素质,而应该全方位考虑,多角度操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却在艺术与素质这一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

    二、分析误区,走出误区

  误区一:“参加课外学习,才能提高素质。”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在有余力或有个性专长的情况下,适当参加一些课外学习活动也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需的。不顾孩子是否感兴趣,特别是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去补习,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误区二:“不管是什么,学学没坏处。”

  有很多父母片面地认为,学习就比不学强,“拉锯就有末。”但是,现代课程理论认为,不是任何学习都对孩子发展有利。当孩子没有学习需要,没有学习兴趣时,孩子的学习是无效学习,甚至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误区三:“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无论琴棋书画,得学一手。”

  现在的家长很容易把素质片面地理解为是“琴棋书画”的能力培养,其实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它蕴涵着及其丰富的内容,包括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涉及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个性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三、真正提高孩子的素质

  走出了误区,我们就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到底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提高子女的素质。

  1、重在平日,身教重于言教。

  生活如一条小河一般渊远流长,不像大海那样汹涌澎湃,不像瀑布那样一泻千里。正因如此,我们更应重视日常的点点滴滴,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也正是我们做家长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入手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其从小就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在这方面,言教不如身教,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孩子行动的表率。

  2、正视失败,敢于面对挫折。

  如今,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及社会大环境往往导致他们习惯于表扬与鼓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心理素质欠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一半。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为什么有的人在浮浮沉沉之后依然挺立?为什么有的人就淹没在波浪之中一蹶不振?这与一个人不敢正视自己的失败有关,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我们不妨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一下失败。比如,下棋输了,花没养活,然后帮助他分析原因,再度尝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3、坚持不懈,不可一暴十寒。

  坚持,是做任何事的准则,培养孩子的素质,更要如此。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缺乏坚持的毅力,很容易虎头蛇尾。我们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度过“考验期”。

  首先,我们对待孩子要有信心,相信他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其次,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能得到回报,它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恒心尤为重要。

  再次,抓住闪光点,多多鼓励对于孩子是有促进作用的。当他意识到自己在进步,自然也乐于“更上一层楼”。

  4、结合实际,方法灵活多样。

  教育孩子应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孩子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事实上,深入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和优势所在,然后再想该为其做些什么,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比如:性格特别开朗的孩子对于工笔画、京剧很少感兴趣,如果强行让他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另外,我们在选取方法时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用单一的途径和方法对待孩子,是无法激发孩子的兴趣的。

  经验在于不断的摸索,理论来自真正的实践。我们应在游泳中学游泳,育人中学育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下一代。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